咨询干货

了解优化推广技术相关资讯

O2O模式给银行带来什么?营销创新!

2020-03-31来自网络作者: 梯子约读南京


O2O模式给银行带来什么?营销创新!


这是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的时代,早在2008年,马云就说:如果银行不改变,我们就改变银行。而如今,传统的银行也确实受到“互联网+金融”的冲击,也因此迎来了巨大的挑战。所谓的“互联网+金融”,就是传统的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,是将互联网“平等、开放、协作、分享”精神渗透到传统金融行业中并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。它与传统金融的区别是业务操作性更好、参与度更高,中间环节少,成本低,更便捷。就目前“互联网+金融”的发展趋势看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01 超越边界

边界,包含了地域、时间、人群等。地域边界,传统银行仅限于网点周边,互联网金融则面向所有人;时间边界,传统网点朝九晚五,互联网金融随时提交业务请求;人群边界,传统银行更多关注大企业、大客户,而互联网金融更强调普惠,服务门槛直接降到百元级,几乎不设门槛。总之,互联网金融正在超越传统金融的服务边界,其终极目标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、地点及联网设备上都可以享受及时、优质的金融服务。

02 重建规则

金融行业属于一个强监管的行业,重建行业规则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,然而,互联网却再一次展现出自己强大的力量。以蚂蚁金服为例,其在短短几年内,就已经完成了全牌照的布局,这就是所谓的先创新再规划,最后监管层发牌,这正是重建规则的能力。

03 盈收后置

互联网企业核心的生存法则之一是:先圈人,后赚钱。余额宝、微信钱包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了上亿用户,这对传统银行来说望尘莫及。所以说,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金融服务的实际形式,还改变了金融行业的盈收模式。

传统网点的升级改造是结合了互联网的特性量身定制,把办理业务从人工服务升级到客户全程自主在线操控,极大的提高了效率。虽然智能化网点在某些服务上更加便捷,但传统物理网点仍然无法被取代,一些客户需求不仅仅是简单的存款业务,而是综合的金融服务,除此之外,传统网点可以满足客户差异化、个性化服务需求始终发挥重要的场景体验作用。

线上线下(O2O)的模式配合,使银行面临营销创新的局面,主要有:

营销模式的网络化,将金融信用与商业信用有机的结合起来,通过双重风险控制体系充分释放信用的价值,为年轻的用户搭建新型消费金融服务体系。除此之外,银行+互联网新模式,能够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搭建智慧型信用卡生态系统,通过跨界合作,占领移动终端,给用户带来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。

营销模式社会化,金融与科技的加速融合,对品牌营销产生重大的影响,从大趋势看,传统企业的营销是以产品销售为导向,而互联网时代,科技金融已经向管理消费者方向发展,即是品牌营销通过管理用户创造无形价值。

银行在此驱使下迎来了转型大战,并呈现出布局趋势,见下:

构建金融+生活的生态圈。特征,场景驱动、数据为王、体验至上,互联网金融不再只是简单地将银行线下业务向线上进行平行迁移,而是在电子化-互联网化-移动化的发展,重新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和用户体验的金融产品销售及服务体系,打造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及以场景为中心的生态圈,通过多平台的整合,实现多渠道之间的无缝对接,从传统的等客户到拉客户的转变,将银行现有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按照应用场景进行模块化整合和分类,推荐给客户。在与跨界伙伴合作过程中,为非本行客户提供更多样化的账户体系,实现客户的引流,降低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门槛,拓展客户流量。

存量客户是银行的保障。谁掌握了忠诚存量客户,挖掘出存量客户的价值,谁就等于掌握了长久的经济命脉,随着互联网的到来,传统银行进入了微利期,存量客户的价值挖掘已成为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,这就必须体现出定制化的个人服务,客户体验已经无形中成为衡量银行服务的一把隐形标尺,只有把客户需求作为导向,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,银行才能挖掘到存量客户的金矿。

挖掘不同客户的一般习惯和潜在需求。我国征信数据库显示:20-50岁这个年龄段的群体既有收入,又面临多方面、多层次需求,其信用交易最活跃,老年群体往往可支配收入较高,挖掘群体需求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客户覆盖他的社交群体,实现互联网口碑裂变。

写在最后

利用互联网传播快捷、成本低的优势,提升金融产品组合的广度和深度,进行病毒式扩张,线下网点实现客户的个性化体验及信任搭建,更好的实现线上转化,银行加强行业跨业合作更好的拓展金融产品组合,两者相辅相成,达成最终银行存量客户的挖掘。

声明:本站发布的内容以原创、转载、分享网络内容为主,如有侵权,请联系电话:021-51697771-8029,邮箱:mj@cndns.com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我们。